所謂『戶樞不蠹, 流水不腐』。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被蛀蝕,流動的水不會腐敗。
比喻事物常活動則不易被侵蝕破壞。如:「保持適當的運動,可保身體健康」。
我們在巡迴展覽的經驗裡,常被客戶問及:「坐得舒服嗎」?「坐久會腰酸背痛嗎」?
一位從事芭蕾舞老師的客戶告訴我們,每每需要搭長途通勤授課時她最舒適的坐姿就是保持坐正的狀態,就不容易腰酸背痛。
要知道,坐得舒服代表肌耐力完全是沒有鍛鍊沒有使用的狀態,肌肉與筋膜包覆著骨骼,肌耐力是協助整體骨架的構造之一
一旦放任身體的部分結構漸漸失去原有的功能,代償的結果將會開始以「不適」來表現,而這個不適可能是痠、麻、痛的方式表現。
痠、麻、痛的發生和長期不正確的姿勢以至於肌肉維持穩定的力道減弱有一定的相關性。
所以我常跟客戶說:「坐得舒服,以後可能就會不舒服」、「剛開始也許坐得不是很舒服,練習適應一段時間讓你的身體習慣自然直立坐姿,以後就會感受到真正的放鬆與舒適」。
很欣慰客戶經過解說並體驗坐姿矯正墊/坐姿矯正椅之後,多半願意給自己一個重新定義正確坐姿的機會!
更有使用後提昇自己身體狀態的客戶主動回饋分享使用心得,這是我們最驕傲的結果~人體不是為坐著而設計的。長時間坐著的生活型態在人類發展歷程來看也算是新鮮事。因此,我們應該遵循以下幾個重要的建議:
-
儘量減少坐著的時間,經常起身並四處走動
-
坐著的時候,嘗試採用解剖學上正確的姿勢(直立坐姿)。
-
主動並維持動態坐姿,有助於保持肌肉鍛鍊和背部健康。
現今社會,許多人需要長時間的坐在椅子上處理公務或是讀書,但市面上許多的椅子號稱符合人體功學設計,期望讓你坐得更久,卻會讓你容易養成不良的坐姿,導致各種疼痛和慢性病,影響你的生活和工作效率。
-
健康坐姿=主動坐姿
坐姿應該始終是主動和動態的。
改變你的姿勢,定時起身並四處走動。當我們思考“主動坐姿”時,我們通常會考慮昂貴的人體功學坐椅,它們讓你坐得更久,但也因此成為疼痛的主要來源。然而,你有更好及相對便宜的選擇:“坐姿輔助” ,讓你鍛煉肌肉適應直立坐姿並鼓勵運動。坐姿矯正墊可以改善您的平衡,幫助您發展正確的姿勢,並加強您的背部、骨盆和大腿肌肉。
靜態坐姿/久坐的傷害遠超出一般人的想像
長時間久坐不動會增加腫脹(水腫)和血管中形成血栓的風險。因此,蹲下和其他動態坐姿能讓肌肉間歇活動,尤其是小腿肌肉,有助於腿部血液循環,因此可以比較健康。
艾瑞克,拉維辛(Eric Ravussin)在1986年一項著名研究中,要177人在長3公尺、寬3公尺半的密閉空間裡待上12小時(每次一人),測定他們消耗多少熱量。讓研究人員驚訝的是,做小動作的受試者每天消耗的熱量,比坐著不動的受試者多出100至800大卡。其他研究也發現,單單只是坐著做些小動作,每小時就能消耗多達20大卡,而且能促進血液循環的程度,讓血流通往靜止不動的手臂和大腿。有項研究甚至發現,扣除其他形式的身體活動、吸菸、飲食和飲酒量等因素影響後,做小動作者的總死亡率低了30 %之多。
於此同時,關於久坐的誇張說法也可能是個迷思。有多少人提醒過我們要記得坐正,不要彎腰駝背?
目前尚沒有明確證據可以證明坐得較久較容易背痛,或是使用特製坐椅或經常起身可防止背痛。相反地,最能防止背痛的方法是鍛鍊下背部,讓肌肉不易疲勞。因此背部較強壯、不易疲勞時,姿勢比較容易正確。摘自《天生不愛動:自然史和演化如何破除現代人關於運動與健康的12個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