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部長周立偉表示,根據往年經驗,每逢春節假期結束後,門診因板機指求診的民眾增加2成,此外為了打發時間,春節期間肯定手機不離身,無形中增加罹患板機指的機率。
板機指是什麼?
周立偉介紹,板機指的正式學名為「手指屈指肌腱狹窄性肌腱鞘炎」,正常狀況下當手指彎曲時,屈指肌腱會於滑車韌帶內平順滑動,但當手指過度使用,使得屈指肌腱與滑車韌帶過度摩擦,就會產生腫脹、發炎及狹窄現象,當彎曲的指頭伸直時會發出「喀」聲響,出現猶如扣板機的動作,故名為板機指。
周立偉指出,板機指好發位置為大拇指、中指和無名指,通常早上症狀最嚴重,如手指僵硬難以活動、手指腫脹彎曲、手指掌面根部隆起壓了會痛、需要靠另一隻手將患側手指扳直,進而產生疼痛彈跳聲響等,患者多半為製造業工人、手作工藝者、長期使用電腦、家庭主婦等族群,但近年來因年輕人花許多時間追劇、玩手遊,使得板機指也常見於長期使用手機的年輕人。
板機指的成因
板機指的主要原因是手指屈肌腱及其腱鞘發炎腫脹,導致肌腱無法順暢滑動。常見的誘發因素包括:
- 重複性手部動作:長期使用手指進行抓握、敲擊、捏合(如打字、使用手機、彈奏樂器、園藝等)
- 慢性發炎: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痛風等慢性疾病可能增加發炎機率
- 年齡與性別:中年女性較易發生,特別是40-60歲族群
- 外傷或壓力:手部曾經受傷或過度使用,可能導致肌腱發炎
症狀
板機指的典型症狀包括:
✅ 手指卡住:彎曲後無法伸直,需用另一隻手幫助回正
✅ 彈響現象:當手指伸直時會突然彈回,類似扣板機的感覺
✅ 晨間僵硬:早晨起床時特別明顯,活動後可能稍有改善
✅ 疼痛與壓痛:手指掌側(尤其是指根部)有疼痛,嚴重時可能腫脹
✅ 活動受限:症狀嚴重時,手指可能完全卡住,影響日常生活
預防方法
✔ 避免過度使用:減少長時間重複性手部動作,如打字、使用手機等
✔ 適當休息:工作或使用手部後,適時休息並做伸展運動
✔ 手部伸展與按摩:定期拉伸手指、手腕,並按摩肌腱放鬆
✔ 使用輔具:如護具或護腕來減少肌腱負擔
✔ 控制慢性病:如糖尿病或關節炎患者,需控制血糖與發炎狀況
✔ 良好工作姿勢:減少手部過度彎曲或握力過度使用
如果你有長期手指疼痛或卡住的情況,建議諮詢醫師,及早治療可避免惡化!
媽媽手
所謂的「媽媽手」,這一名稱背後反映了這種疾病在30至50歲女性中特別常見,女性患此病的機率遠高於男性,高達六倍之多。大多與日常生活中不正確用力,或是反覆用力過度有關,如洗衣服、扭毛巾等。而新手媽媽們因懷孕未期賀爾蒙的改變,滑囊本身就容易產生輕微的炎症反應,此時,只要稍有施力不當,如抱小嬰兒時手腕過度彎曲、大拇指過度外展等,便容易患上「媽媽手」。然而,「媽媽手」並非媽媽的專利,若爸爸照顧嬰兒,也容易得此一病症。其他行業中,如果工作中需要長時間重覆使用拇指施力者,也可能得到此症。例如:長時間打字的職業、長期握筆的文字工作者、單手端著沉重餐盤的服務生、把書本上架的圖書館員工、常使用手機的「拇指族」,運動項目:大拇指要特別用力的動作,例如投擲、拿球拍的運動.投擲運動:棒球、壘球;拿球拍的運動:網球、桌球、羽毛球。都屬於高危險群。
在當代社會中,「媽媽手」已不再是女性專屬的疾病。男性,尤其是那些長期從事家務活動或長時間照顧嬰幼兒的爸爸,同樣面臨著高風險患上這一疾病。不論男女,長時間的不當姿勢和缺乏休息都可能導致「媽媽手」的出現,引發手腕疼痛和功能障礙。包括在日常活動中注意姿勢正確,避免長時間重複使用同一組肌肉群,並在勞動或照顧孩子後進行適當的手部伸展和放鬆,以及在必要時尋求專業治療,保持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品質。
媽媽手與扳機指是最常見的手部的關節肌腱炎,女性多於男性,與家庭主婦的工作如經常扭毛巾、幫嬰兒洗頭等,以手腕部操作勞動者最為常發生,兩者發生的部位不同,但發生原因相類似,兩者皆是一種狹窄性的腱鞘炎,依據學名分別為「橈骨莖突狹窄性腱鞘炎」,及「指屈肌狹窄性鞘炎」,名稱非常難記,傲牙拮口,故有了媽媽手與扳機指的外號。
過度使用的生活習慣
如果您時常大力地敲打電腦鍵盤、或是頻繁地使用手機、一連打好幾圈麻將,還有家庭主婦長時間掃地、擰拖把或扭毛巾、折菜、大力使用剪刀等,這些過度使用的情況都會造成拇指肌腱的發炎,而導致媽媽手。
媽媽手的預防之道?
要避免媽媽手,平常需讓大拇指的肌腱有充足休息時間,避免拇指的過度及不當使用,減輕肌腱的負擔。例如在扭毛巾及抱小孩時,嘗試以「五指合併」的方式執行,讓手臂及其餘四指分擔動作壓力,減少拇指肌腱的受力,以減少媽媽手的發生機會。在長時間使用拇指工作後(如握筆、使用各種手部工具),可進行掌側肌肉伸展,並使其適當地休息,避免拇指一直處於屈曲及內收的位置。這樣可讓大拇指、手腕有充份的休息機會,進而避免症狀的發生!
除此之外,肌力的提升對於保護肌腱的健康也十分重要。將拇指放在完全外展和背屈的位置,也就是比「讚」的手勢,可以有效鍛鍊受影響的肌肉力量,對於避免「媽媽手」的復發也有很大幫助。
拇指肌力運動
✔ 四指握住拳頭,拇指指尖朝天花板
✔ 維持5-10秒,再緩緩放下
✔ 重複5-10次
「媽媽手」動作檢測
芬克爾斯坦測試(Finkelstein’s test)是一種簡單的方法來判斷是否患有媽媽手。具體操作如下:
- 手臂伸直,手心朝內,拇指朝上
- 將拇指收進掌心,其餘四指握緊拳頭
- 將拳頭往小拇指側下壓,如會造成拇指及手腕處疼痛,那你就要留意並適當處置。
女性得到媽媽手的機率是男性的 2 ~ 6 倍,而年齡上則是 40 到 59 歲佔最多數。然而,媽媽手並不是女性的專利,這些常使用到手腕的族群都要小心。